《鄉愁北京:尋回昨日的世界》
  作者:沈繼光
  出版社: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
  2013年11月
  幾天前,習近平探訪南鑼鼓巷,讓人們又重新認識到了北京衚衕的美。而剛剛散去的持續性霧霾,以及所有人每天都要經歷的交通噩夢,也不禁讓人生起對那個天朗氣清、寧靜安詳的老北京濃濃的鄉愁。這本《鄉愁北京:尋回昨日的世界》圖片集,或許可以一解此情。
  作者沈繼光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,他既是攝影師,也是畫家。從1984年到2006年,作者行走於北京的大街小巷,拍攝了5000餘幅照片,這些照片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,不僅是北京30餘年城市變遷的珍貴記錄,也寄托了作者對於舊時光、對於傳統、對於那延續千年而恐一朝盡失的文化秩序的深情緬懷。
  木
  門聯:多文為富,和神當春 門額:善
  1986年崇文西興隆街(崇真觀、東興隆街併入)
  現存的門聯,大多採用雕鑿的手藝刻在門板上,書體雖異,但法度規嚴純熟,平庸之作沒有機會出現在住家的大門上,那時人還註意起碼的臉面羞恥吧。記得1984年起在走訪衚衕中,還拍攝記錄下其他一些門聯,如“英華文苑富,古調世間稀”,“得志當為天下雨,締交尚有古人風”,“林深陶令宅,花暗子雲居”……看看現在逢年過節或店鋪開張或展覽揭幕的那些對聯,您就知曉那差別了。
  巷
  雪後的衚衕
  1990年西城二龍路錦帽衚衕(原雞毛衚衕)
  踏著雪,沿著衚衕再往西,被豎起的瓦棱板棚封住,切斷了衚衕,割去了老屋。板棚後面是樓,還要雄心勃勃地準備蓋更高的樓。這附近的街巷,有卧佛寺街、城隍廟街、真武廟、二眼井、圓覺寺……你從那名稱上,可見出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,曾有過敬奉天地神靈、先人文明的那點真誠吧。
  物
  台歷
  東城豐富衚衕老舍故居書房
  台歷翻到1966年8月24日這一頁,停住了。前一日,老舍被人從北京市文聯辦公室押往孔廟,和蕭軍等三十多位著名作家、藝術家一道被批鬥。8月24日凌晨2時,老舍被接回家。他最後對小孫女說了兩個字“再見”,在太平湖邊坐了一整天。25日清晨,人們發現他死在了水裡。我們,只見了這一個停翻的日曆。
  石
  磚雕刻字:永增厚 米面莊
  大江衚衕(原大蔣家衚衕)與羅家井衚衕的拐口
  只是在小衚衕,只是個賣米面的店鋪,主人卻肯花大力氣蓋門面、築額頭,請書法高人題字落款,請能工巧匠雕紋磚石,弄得如此莊重、精美、久固。仿佛,幾輩子都要撲在這兒,絕不離開似的。那時的市井文化,我們是不是從這一磚雕細微處看出一點來呢?
  景
  靠近釣魚台行宮的老林古潭
  海澱玉淵潭
  玉淵潭,古為沼澤低窪地。金代,開金口河,引盧溝河至中都城北護城河時經過這裡。金代著名文人王鬱曾在此隱居,築釣魚台,此後這一帶有釣魚台之稱。清乾隆時疏浚玉淵潭,擴大水面,建養源齋行宮。截止到上世紀70年代初,一般人盡可在其古木荒坡水澤處流連散步,寫生作畫,游泳釣魚,自由不拘。後來,玉淵潭成了公園,收門票,鋪築大道,再後來,極有古意的釣魚台廢墟石基被圈入鄰近的釣魚台國賓館,臺上又造彩繪閣樓,盡失氣象。90年代,徜徉於此,葉殘草蕪,水影霧漫,一番幽冷。游蹤者甚少,皆因能品其味者亦少之故罷。近兩三年,這裡又修飾一新,此景不再了。
  梁啟超及其夫人李惠仙合葬的墓碑石
  1998年海澱香山梁啟超墓地
  碑陽面鐫刻“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”,陰面“中華民國二十年十月 男梁思成 思永 思忠 思達 思禮 女梁思順 思莊 思懿 思寧 媳林徽因 李福曼 孫女 任孫 敬立”。墓碑有野蔓覆蓋游延,似撫慰纏綿於逝者。吾見之,動容。
  本版圖文/沈繼光  (原標題:青磚黛瓦尋夢舊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l54nljto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